未曾提起過的 家
2008年,風信子協會承接新竹縣的社區關懷訪視,在入家訪視時,發現家中精神疾病者的小孩,是被忽略的一個族群,因為以心理衛生的社會福利領域裡,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精神疾病者,家屬則做為照顧者支持的部分。然而家屬支持通常關注的大部份是已成年的照顧者。疾病者的未成年子女可能尚無法承擔照顧能力,但是在這些孩子的成長經驗中,卻必須在面對父母的疾病下,艱辛的成長,
有時不知道怎麼向孩子解釋,或是基於保護孩子心情不願跟孩子清楚說明。孩子成長過程的經驗中看到自己的父母有別於一般父母的特殊樣貌,在難以應對父母的特殊性的情況下,只能把很多疑惑、恐懼、生氣、無力等許多情緒給隱藏起來,而在求學或其他社會環境,因大部分精神疾病家庭不僅因經濟上的困境,無法負擔孩子許多該年紀應有的文化刺激,加上精神疾病的汙名化,
使得在家內的孩子不敢向外界求援,也鮮少與他人描述家庭的狀況,這樣的隱瞞、不理解與羞恥感在這樣的家庭內延續,於是,我們開始思考要如何能增加孩子對罹患精神疾病的父母的理解,解構現在困境,重建自已與父母的關係,同時能夠協助孩子連結資源、尋找支持。

旅行的終點是 家



本會從2009年開始,開始辦理精神疾病者子女支持計畫,計畫初期以敘說的方式貼近成員,提供穩定的支持,深化信任感,給予成員關懷、支持與陪伴。 在2010年起更進一步的發展以冒險治療為概念,結合敘說,舉辦戶外冒險成長營。風信子每年會在暑假時,舉辦五到十天不等的營隊,帶著精神疾病者的孩子們上山下海,營隊的帶領者既是助人工作者,父母也是精神疾病者,作為精神疾病者的子女一路成長,是多麼地理解這群孩子,我們一起騎著腳踏車、一起登山、一起溯溪、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到了晚上,我們點起營火,伴著星空,緩緩地訴說著家裡的秘密。
讀家
近年因疫情關係,協會很難將孩子帶出來、也難以穩定進行以往的計畫,相關團體因而暫時停止,但協會依舊認為精神疾病者之子女支持是台灣目前尚缺乏但又極其重要的一塊,因此很希望能夠將此計畫轉型,以適應當前疫情的不穩定局勢下,依舊能夠透過其他管道給予這些孩子們支持,也希望透過線上服務的方式,能喚起社會大眾更多對於此一族群的關注與重視。
